今天无意间看到下面这则新闻,小李觉得很无语现在人事怎么回事什么钱都挣。新闻内容如下:
近段,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,路边的水果摊贩短斤缺两严重,普遍是“七两秤”、“八两秤”,有的摊贩甚至用“半斤秤”、“六两秤”。” 摊主称她很老实,用“九两秤”,但目前很多流动摊贩都用“七两秤”、“八两秤”。
流动商贩普遍短斤缺两
黎女士住在南宁市大沙田广场附近,周边水果流动摊贩聚集成行,生活很便利。令她郁闷的是,水果行没有一家摊点是足秤的,“一斤水果通常要吃半斤电子秤头。”有时她发现不够秤,就回去找摊主理论。
短斤缺两伎俩被戳穿,多数摊主会直接摊牌:“整条街都是‘八两秤’,我不这样卖怎么赚钱?”言语中毫无羞愧之意。而有的摊主不但不悔改,还会大骂,“没钱就不要来买果”。
“吃秤头”是不是流动摊贩的行业“潜规则”?记者近日对市区一些热闹路段进行调查。调查前,特意准备两个参照物:一个是随身携带的手机,称量为125克;另一参照物是一袋香蕉,重量为360克。
流动商贩没一个足秤
在距北湖农贸市场两三百米外的地方,到处可见售卖水果的农用车、三轮车。
一个卖瓜果的摊点老板,使用的电子秤是按市斤计的。记者挑了一个香瓜,“一斤六两”,即电子秤称重为800克。记者拿出香蕉验证,香蕉重量变为395克,“360克东西就吃了35克秤头”,也就是说800克的香瓜,实际称重应是729克,“九两秤”。
摊主是位中年妇女,看到小伎俩被戳穿,她有点难为情,忙说刚才是数字闪看不清,所以称错,愿意重新称。几经询问,摊主终于透露一些内情:“大家都知道,路边摊的水果比市场的便宜。如果足台秤就没得赚了,所以全都靠吃秤头。”
摊主称她很老实,用“九两秤”,但目前很多流动摊贩都用“七两秤”、“八两秤”。
在 长堽路上的一个农用车摊点,泰国山竹售价为6元/500克。见记者疑虑,摊主直接摊牌:“我的是八两秤,要称足秤的话,山竹得7元一斤。”记者掏出手机放 到电子秤上一称,结果显示为250克。重量翻倍?难道摊主用的是“半斤秤”?摊主称自己的电子台秤是按市斤计的。记者再将香蕉放上去,称重显示为505 克,显然小贩的秤是“七两秤”。
摊主称他们也想诚信经营,但如果价格跟市场一样,就没人买他们摊点的水果。“东西便宜,顾客才高兴啊。我们也只能顺应顾客的心理去做生意”。
而 在民主路靠近官塘综合市场,一个三轮车摊上的木瓜,看上去相当诱人。木瓜不贵,2元/500克。一再向摊主强调“要足秤”时,摊主表示“绝对够”。木瓜往 电子秤上一放,显示重量为750克。趁着摊主将瓜装袋时,记者拿出香蕉去验证,电子秤显示香蕉重465克。记者质疑对方的秤有问题时,摊主立即变脸:“你 这样,我没法卖。不卖给你了,你到别的地方买吧。”
随后,记者到大沙田广场附近等路段的流动摊点测试,发现短斤缺两的现象很严重。